『涼風有信,秋月無邊』談古字

曹鴻輝

『涼風有信,秋月無邊』,聽過全首《客途秋恨》的人可能為數不多,但這首南音開頭兩句,相信早已膾炙人口。畢竟,八字成對,極富詩意;而詩意更在於留白,迷濛中的意境,可望而不可即,可意會而難以言傳。

『涼風有信,秋月無邊』句中的『涼風』及『秋月』,說得具體明白,不過,『有信』及『無邊』則有點隱約迷濛。有人甚至取笑說:『涼風』送來一封信呢!……

中國文字中,有些字是一字多義的,這種用字法則自古以來已成傳統。南音雖是說唱文體,然而以古典詩詞為骨幹,用字自然亦繼承古風。

『信』字,除『書信』的『信』外,又有『信諾』或『信物』的『信』,作名詞用;『信實』或『誠信』的『信』,作形容詞用;還有『相信』或『信任』的『信』,作動詞用。

《道德經》說『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』,同一句出現兩個『信』字,第一個就是『信諾』的『信』,第二個是『相信』的『信』。而古代所指『信諾』的『信』,實際上是指領導人確保民生的『信諾』,意義嚴謹及意思精準。領導人確保民生的『信諾』不足,人民便不會『信任』。〈管子。小問〉篇中便有『澤命不渝,信也』,令人神往,這『信』字便是指領導人『信諾』的『信』。

『無邊』二字,源自南宋朱熹〈六先生畫像贊.濂溪先生〉之『書不盡言,圖不盡意,風月無邊,庭草交翠』。『風月無邊』一語,是朱熹稱讚周敦頤,其風範是筆墨難以言傳,只有如皎皎明月,無邊無際,如園庭風送,學生如沐,若如茵綠草,各有姿采。

但是不知曾幾何時,騷人墨客每每又把風花雪月,意指男親女愛的事。長平公主也有一句『今生不再貪花月情』。「風月」二字亦像「風流」二字一樣,意思逐漸走樣了。『風月無邊』亦變得令人有遐思,以為有不盡的風流韻事。後來有人作拆字謎,謎面是「虫二」,謎底便是打『風月無邊』。現今社會更以「風月場」來形容那些脂粉地,習以為常。時代變遷,詩的留白,亦因種種原因逐漸由清晰變得模糊,甚者令人誤解。

《客途秋恨》是寫繆蓮仙因戰亂散失戀人麥秋娟,在一個中秋晚上,蓮仙睹物懷思,憶記往事,想起舊日纏綿,如今孤零一個,身在客途,只留得無限惆悵。『涼風有信』的『信』,的確是『信諾』的『信』,是承諾的意思。每一年,每逢中秋月夜,總會涼風颯爽,『涼風』也『有信』,只是心中含恨的說一句,「但是妳呢」?呆看眼前明月,『秋月』的『無邊』,月色無邊無際,此時照得了我,也照得了妳,我看見明月,妳應該也看見明月,心中又再說一句,「但是妳到底在何方呢」?然後接唱『思嬌情緒,好比渡日如年』。當然,在《客途秋恨》中,『無邊』二字的含意又不一樣。

古文字的單字用字法則及一字多義的本色,使行文造句更見其靈活性,反觀現代漢語反而來得拘謹。

講回《客途秋恨》,南音有聲有音,互相襯托。十分喜歡第一段敘事完畢後,跟著的一段轉乙反南音長序過門,整理心情,把心思帶到繆蓮仙那裡,在寂靜中,也聽見『聞擊柝,鼓三更』,感懷一句『只見江楓漁火照住個愁人』。